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
整本書值得筆記的只有第七章找「不」到工作的方法,另外這本書有大學教授共通的問題,文筆不好
柯特是史丹佛大學設計碩士和耶魯大學永續建築碩士,投了三十八份履歷,每個都是量身打造的求職信,結果八家公司寄出 E-mail 回絕的感謝函,三十家沒有回應,沒有任何面試機會,沒有錄取。柯特大受打擊,連他都這樣,其他人怎麼辦?
柯特的求職法是在網路上投履歷的老方法,問題在於這種模式建立於錯誤的假設。事實上多數的好工作永遠不會公告開缺,因為職缺在放上網路前就被搶光,許多職缺在口耳相傳或社交網路仍找不到人後,才會對外公布。
世界各地缺員工的管理者,的確是誠心想找人,出發點良好,只是採取的流程行不太通。中、大型公司,一年要重複數百遍刊登求才廣告、面試與聘僱的流程,無法花太多時間在每一次的徵人上,但是們人想錯過好人才,因此放在網路上的職缺會講的很籠統,儘量讓最多的應徵者符合資格。此外別忘了,底下缺人的主管,還有平日固定的事情要做,找人的事等於是多出來的工作,通常沒時間、沒心思好好解釋開缺的職務是怎麼一回事。
應徵了,結果收到無聲卡,甚至沒知會收到了履歷?那是因為
- 網站上的工作描述,一般不是想徵人的主管寫的,也非出自真正了解那份工作的人
- 職缺說明幾乎從來不會提到那份工作真正需要的條件
條件要求
職缺說明開頭通常長這樣:
X 公司(替某工作)誠徵符合以下條件的人才:
- 良好的書寫與口語溝通能力
- 優秀的分析能力
- 出色的業務規劃與報告能力
- 擁有高度熱忱與創意
- 能分清優先順序,適應緊湊的工作步調
- 擁有積極行動的心態,高度專注於細節
- 具備良好創新與行銷能力
- 熱情服務客戶
這類型的要求實在過於籠統,看完之後,依舊不曉得那份工作需要什麼,不過是列出優秀員工都該具備的特質(而非技能)。
技能
列完一般條件之後,職務說明通常會放上詳細到荒謬的特定學歷與技能要求
- 學士、碩士或博士學歷,擁有十年工作經驗(而且那十年是做跟我們公司完全一樣的事)
- 五到十年(使用我們公司某個尚未淘汰的過時軟體)的經驗
- 三到五年(只有待過我們公司,才知道該怎麼做的某個天曉得是什麼事的)經驗
這一欄的工作描述,其實是在羅列前任者的技能
特殊條件
我們最喜歡的工作描述,其實是過勞的人資或辦公室經理在介紹職缺時,不小心透露的真相。他們會加上這樣的條件:
- 本工作不適合心理素質不佳的工作者,僅資歷完整的優秀工作者適合應徵
這種工作,「你一定是瘋了才去做」。這種條件真正的意思是說:「這份工作爛到爆,只有做過爛缺還活下來的人,才適合應徵」。
徵才的人常會列出目前在職者辦不到的條件。美國多數企業的管理階層,都有打如意算盤的毛病。他們徵人的方式像這樣:
珍(離職員工)是很好的專案經理,不過要是她在 X、Y、Z 方面的能力強一點就好了。現在她走了,我們來登廣告,說我們要「超級版的珍」,列出所有珍以前要做的事,再加上所有我們希望她能做的事,說不定有符合這種條件的人。
來了一位應徵者,又來了一位應徵者,但沒有任何人過關,因為他們都不是「超級版的珍」。雪上加霜的是,符合新條件的人,不會接受公司先前聘珍的薪水。各位求職時,一定要趁早發現是否陷入這種面試流程,方法之一是調查一下職缺已經公告多久,如果是好工作,永遠不會開缺超過四周(六週是極限)。另一個方法是找出已經有多少人接受面試。找出答案的方法出乎意料地簡單,只要問面試團隊就能得知。他們知道事情不對勁,心中沮喪,大概會告訴你實情,甚至坦承自己也想離職。這種事發生的機率比想像中來的高!依據經驗,要是已經有八人以上接受面試,公司都沒做出決定,那是該公司不適合去的徵兆,最好趕快落泡。
假職缺症候群
許多公司規定雇人之前需先公告,這是為了廣徵天下賢才,許多時候,主事者卻老早決定聘用某個人,於是他們寫出非常詳盡的職責描述,完全符合內定人選的條件,等公司規定的兩星期過去,草草面試幾個人,接著聘用內定的「那個人」。辨識這種假職缺的方法是看職缺出現與消失在公司網站的頻率,如果每一、二週就貼出一次,可能是這個原因。
聘僱到錯誤的人非常麻煩且昂貴,資遣費、原來的工作沒人做、再一次找人的流程,所以非常熱門的公司例如 Google、蘋果、臉書、Amazon 等會用極其嚴苛的條件篩選面試者,或者只開放一天能投履歷,反正多的是想應徵的人,例如這個例子雖然我們公司 90%的工程師都用你開發的工具,但我們還是不聘用你
Homebrew 原始作者,軟體程式師 Max Howell 在 Twitter講述了他最近是怎麼在Google 面試時被刷下來的:「Google:我們 90% 的工程師都用你寫的軟體(Homebrew),但你沒辦法在白板上反轉(invert)二元樹,所以你還是滾蛋吧。」
...其實他並不是很清楚他到底是去面試什麼職位,因為職位的說明很含糊,但以他得到的印象來說,他應該是去面試一份iOS開發者的工作。
...有的網友表示,Google 當年還叫他現場重寫 TCP 協議!也有網友表示Facebook在面試的時候,要他現場解出八皇后問題
(第八章)美國僅有 20% 的工作機會放在網路上,或公告在其他地方。換句話說,80% 無法透過標準求職模式找到,難過許多人會灰心意冷,處處吃閉門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