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轉到

刻意練習

目標練習法

  1. 明確的具體目標
  2. 將目標拆解得更細
    • 例如高爾夫球總目標是「差點減少五桿」。拆解成更小的目標:增加發球成功到球道上的次數。
  3. 找到失敗的原因對症下藥
    • 為什麼發球沒有成功?揮桿動作是否正確?手臂沒有伸直?
  4. 專注:注意動作是否正確
  5. 攝影機
  6. 教練在一旁觀察
  7. 自我察覺
  8. 意見回饋:
  9. 拍下揮桿動作
  10. 仔細分析,找出錯誤
  11. 跨出舒適圈:嘗試去做之前做不到的事
  12. 動機:帶來樂趣、成名、上電視、喜歡自我挑戰

總結:設定清楚的目標和實現那些目標的計畫,並找出一個監控進步程度的方式,然後跨出舒適圈,專注地練習。找出維持動機的方法

心智表徵

專家心中想像或想到的畫面和感覺(簡言之,專家心中所想)

刻意練習:運用心智表徵(想像正確的揮拍動作和身體應有的感覺),來正確產生並控制身體動作

運用刻意練習的原則:找出頂尖專家,,弄清楚他們做了些什麼,接著發展出讓自己可以做到這些事的訓練技巧

常常連專家自己都不知道做了什麼,所以改成提供接近真實的環境,然後檢討改進

Top Gun 行動後報告

(P. 163) 教練在討論時會不斷逼問學員 - 飛行時注意到什麼? - 採取了什麼行動? - 為什麼這麼做? - 有哪些失誤? - 本來還可以怎麼做? - 必要時播放雙方交鋒的影片和雷達錄下的資訊

久而久之,學員學會了自我提問,因為自我懷疑比被教練詢問自在

(P. 174) 音樂老師注意到某個學生很難做到某種手指動作,因而設計一系列練習讓學生得以改善那個動作...這就是刻意練習

專注

在短時間內專心投入練習。一旦無法專注,就休息,勉強繼續造成身體疲勞和發呆放空。

長時間沒有目標的練習,例如揮拍個一、二個小時,容易放空想著別的事,那樣是不會進步的。

如果沒有老師?

上網尋求建議和好點子,然後多加嘗試。網路上的食譜應有盡有,但是良莠不齊,所以只能多看多試。

想加強英語的學生會反覆觀看有字幕的英語電影,接著關掉字幕,試著理解台詞;若想知道理解是否正確,則再開啟字幕。如此再三反覆聽同樣的對話,有助提升英語理解力,比單純看好幾部不同的電影更有效率。

精進棋藝最有效的方法,亦即研究大師的棋局,並試著一步步複製,選擇的走法和大師有出入,就再研究棋局,看看自己漏了什麼。周俊勳從五歲開始,因為臉上胎記而不想上學,於是父親要他擺譜,長達一年共二千四百多譜,然後要求用「背」的擺譜,此時還不懂圍棋規則。

藝術家都藉由臨摹大師的畫作和雕塑作品,來培養技巧...研究大師的某件作品後,試著憑記憶重現,接著比較完成的作品和原作,找出不同之處改正。

突破瓶頸的最佳方式

以新的方法討戰自己的大腦或身體。比方說,健身的人會改變自己正在做的運動,增加或減輕舉起的重量,或是重複的次數,改變每週的例行訓練。

比平常更用力地逼迫自己,一點點就好,不要太用力,幫助找出弱點,然後設計練習來改進。比平常打字更快一點點,發現某些字老是打錯,於是把那些字打一百次,直到熟練。

找到持續不懈的動機

  1. 如何降低放棄練習的傾向
  2. 撥出固定時間並排除其他所有義務和令你分心的事,好好練習。例如一早起床就練琴,那段時間也會刻意排除其他活動,純粹安排為練習專用
  3. 找出干擾並減少它。例如手機關機,早上起不來就改成下午運動
  4. 睡眠充足(不解釋)
  5. 控制練習時間在一小時。人無法全神貫注超過一小時太多,所以每一小時都休息片刻
  6. 如何增加持續的意願
  7. 純屬內在。就是想學會摺紙藝術
  8. 實用目的。工作需要在大眾面前演講
  9. 學會技能帶來成就,產生的喜悅和別人的讚賞讓你持續下去

物理教學改用刻意練習的方式

教學目標並非灌輸學生知識,而是要讓他們練習物理學家的思考方式...先按部就班地了解問題,接著找出適用的概念,進而從中琢磨出答案。

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理查.費曼和日本學者討論物理時的方法,其實兩者很像。

  • 按部就班地了解問題:舉一個例子,問很多笨問題(特殊化)
  • 找出適用的概念:對於這個例子(的物理概念)已經很熟悉
  • 進而從中琢磨出答案:快速從一堆方程式中找出錯誤

留言